我是一个 00 年出生的 Java 工程师,热爱代码,也热爱生活。日常工作是写代码、调服务、修 Bug,日常生活是被一只蹦来跳去的布偶猫追着跑。
猫主子哆哆:代码搭子 & 家中暴走者
我养了一只布偶猫,名字叫哆哆。听起来很乖对吧?实际上是一只每天在家上演“百米冲刺”的运动员。无论我写代码写得多专注,它都能精准踩着键盘最关键的那一行,给我制造点“意外之喜”。
但说实话,和哆哆相处的日子里,我学会了很多:放松、陪伴、换位思考——这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写代码的方式。
技术控的自我修养
我的主语言是 Java,目前主要负责后端开发工作,但我不甘心只做搬砖工。我对 JVM、Spring 源码、分布式系统架构有浓厚兴趣,也正在一点点啃下这些硬骨头。
我喜欢用 Obsidian 记录知识,用项目积累经验,喜欢调试那种“终于通了”的成就感。对我来说,写代码不只是工作,更是一种表达方式,是对复杂世界的一种回应。
热爱生活,远离猝死
尽管工作时长不短,但我努力让生活不过度倾斜。骑车,是我放空脑袋的方式;羽毛球,是我重新找回节奏的地方;钓鱼嘛,更多是去和自己对话。
这些爱好让我知道,生活不止 if-else,还有阳光、风和广阔的湖面。甚至连哆哆也会在我骑车回来时,围着我包蹭来蹭去,像在说:“别光顾着工作,还得陪我玩。”
想学的很多,但不焦虑
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程序员,我知道自己还差得远。从底层原理到系统架构,从设计思维到团队协作,每一块都值得用几年去磨。
但我不焦虑,正如钓鱼一样,我知道真正的“收获”往往是在你耐心等待之后才会出现。只要方向没错,慢一点也没关系。
写在最后
人生就是在 bug 和重构中前行吧。有时我也会因为一个 NullPointerException 感到沮丧,也会在生活里迷茫。但每次看着哆哆跳上我的书桌上、打着哈欠看我敲代码,我就觉得一切都还挺值得。
我是一个普通的 Java 工程师,也是一位正在努力追光的年轻人。前方路远,愿我和哆哆都能一路撒欢,一路热爱。